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导。长期从事数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主持科技部、基金委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曾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GEST论文奖励(国内首次),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运筹学会“中国运筹学应用奖”一等奖,国际运筹学联合会 “IFORS运筹学进展奖”提名奖等奖励,并被评选为IEEE Senior Member,《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近年来发表国内外重要期刊论文近30篇,其中以一作/通讯发表顶级期刊SIAM Review, IEEE TAC, Automatica论文十余篇,授权国内外专利多项,出版专著1部。
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多智能体系统理论及其相关应用。具体包括:
1、多自主体系统自组织理论。从鱼群、鸟群到无人机、卫星集群再到化学自组装、微纳机器人,一个共同的核心问题是:微观层面上具有局部相互作用的多自主体如何导致宏观层面上“自组织”的集体行为?该问题吸引了广泛兴趣包括诺贝尔奖得主G. Parisi和菲尔兹奖得主S.Smale等。针对该问题本人及其团队成员原创了“将随机性转化为控制器设计”等方法,解决了异质Deffuant-Weisbuch模型收敛性长期公开问题,给出了著名的Vicsek模型最小可能同步半径等,并在无人机集群、化学自组装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2、网络博弈及其在智能电网中应用。建设以光伏、风电等清洁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手段。然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如何实现电力供需平衡是一个挑战性难题。作为网络科学和博弈论交叉的新兴方向,网络博弈在构建电网源荷两端均衡模型,实现电网对新能源的最大消纳等方面存在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人和团队成员在网络博弈的收敛性和临界性等方面有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积极探索智能电网博弈的均衡求解。
3、智能通讯网络的最优控制。由于用户的大规模迁移行动,移动通信网络的业务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衡,容易导致阻塞和闲置并存。为了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同时降低运用成本和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最优控制成为运营商所追求的核心目标。本人和团队成员正在建立网络综合性能指标的自适应动态调控理论,实现网络覆盖动态优化、负载均衡、智能停开基站设备等功能,以达到以最低成本或能耗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